(双击鼠标滚屏浏览)       【
字体放大
】  
|
王金玲
今天能在学校干部培训班上做这个汇报,我感到很惶恐,也很惭愧,记得是8月19号接到党办李主任的通知电话,当时我再三地拒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肯定不行,原因之一是最近几年觉得自己没有做出什么成绩,总是把过去那点成绩翻来覆去的说来讲去自己确实感到不好意思,也不太合适;其二我感到应该弃旧推新,应该给年轻人更多的展示机会和舞台,鼓励和促进年轻人成长并勇担重任。所以今天在这里,我把这个发言定位是一个汇报。
在起草这个汇报稿之前,我把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所写的发言稿都找出来看了一遍,包括06年学生最满意教师的师德发言稿,11年湖北名师汇报稿,11年“两访两创”先进事迹材料,12年湖北省总工会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申报材料,14年省委高校工委宣传处湖北高校先进典型案例汇报材料等等,有成绩稿件才能丰满,所以这个稿子我感到很为难,迟迟不知从何起笔,因为确实没有什么成绩展示给大家。下面我就自己近三年的工作情况和个人的一些感受向各位领导做一个简单的汇报,我的汇报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1.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方面的工作
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其冲放在第一位的应该是教学,但是在这里我把专业建设放在汇报的第一位,也是基于我最近几年的切实感受,在目前高职教育形势下,我感到衡量一所学校的实力也好,排名也好、知名度也好,都是以专业建设的硬件指标来说话的,这个学校有多少门国家课、有什么做得好的慕课、获得什么教学成果奖、国赛省赛得了什么奖、有什么国家级规划教材等等作为衡量实力的硬指标,当然我并不是说教学质量不重要,其实这些也是和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所以近年来,但凡有关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任务,作为专业的负责人自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2013年,随着形势的发展,精品课程这个名词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精品课程都在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如果转型不成功,将取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称号。从2009年测量专业的《地形测量》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至2013年,时隔4、5年的时间,课程建设的理念、手段、技术方法和一些说法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转型升级不亚于重新建立一门课程,当时,学院黄院长、教务处梅主任、水利系桂主任以及教务处刘艺林主任等各位领导对这门国家级课程的转型升级给与了高度的重视,为此,各位领导和测量教研室教师多次召开课程转型升级建设动员会和研讨会制定转型方案。作为课程负责人的我深深感到责任重大,我默默地对自己说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内心承受了很大的压力,记得当时我和桂主任说,如果失败了,我就是学校的罪人。当时时间要求紧,测量教研室的老师又像09年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一样不计报酬加班加点的利用课外时间工作,就连国庆节也没休息。那一个月的时间里,老师门集体加班,测量教研室晚上常常亮起灯光,因为有些东西大家必须分工合作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大家不分白天黑夜的工作,就连吃饭也是叫的盒饭送到办公室。而作为专业和课程负责人的我,在对大家的工作配合充满感谢的同时,必须勇于承担重任,不仅要完成最重的课程任务,还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样本和模板提供给大家,带领大家带动大家的积极性,当大家疲惫或遇到困难时我必须坚定信心才能使大家心里踏实。所以,那段时间,经常住在办公室,一连几天不回家。13年下半年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地形测量》成功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测量教研室的老师都说,这回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了,我也常常这样想:作为一名老师,如果只管上课而不进行这些建设那些建设专心研究自己那一本书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可是,不建设就不能发展,14年9月,黄院长和桂主任找到我,希望申报由黄河水院牵头的教育部水工专业的教学资源库《水利工程测量》课程的负责院校。申报不申报,确实有些犹豫,这么多年测量教研室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老师们都很疲惫,我也感觉到,每一次申报都是硬着头皮向前冲,逼着自己克服懒惰,压力大的时候也是泪水和汗水相伴。但正如桂主任所说,不进则退,一旦落下就很难赶上。况且这又是一次在水利职院提升我们知名度和展示实力的机会,不容错过,而且,我们具备竞争课程第一负责院校的实力,所以我们申报时明确说明,只申报第一负责院校。测量老师们在黄院长和桂主任的带领下,在向水利职院展示实力的信念支撑下,在又是一次学习和提升课程建设实力的思想指导下,测量教研室再一次发扬了拼命三郎的作风,我们带领长江工院、杨凌职院、安徽水院等5所参与院校经过14年一年的辛苦工作高质量完成了《水利工程测量》课程,作为课程主持院校我们设计的课程框架和课程总结报告作为范本在水工教学资源库各门课程中展示学习。同时和我校由黄院长负责的《水利工程造价》两门课程一起获得好评,除建设资金外,各获得资金奖励5万元。2013年至今,测量专业完成了《地形测量》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和《水利工程测量》两门国家级课程。
2. 申报方面的工作
近三年来,一次比较大的申报就是2015年“湖北名师工作室”的申报工作,2011年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自己被评为湖北省高等院校教学名师——“湖北名师”,这个称号对于我来说,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 自2005年湖北省教育厅正式启动评选省级教学名师以来,历时10年的时间,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决定为了促进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由点带面将湖北名师的评选改为湖北名师工作室的评选,15年9月份接到人事处庹处长的通知后,我就抓紧时间赶写申报材料,但准备材料的过程十分辛苦,遇到很多瓶颈。考虑的这是首届,名额较少,高职高专只有四个名额,申报材料又繁琐复杂,我失去了申报成功的信心,几次打退堂鼓想放弃,是庹处长、梅处长和桂主任一再的支持与鼓励,并且对申报稿进行了几次指导、修改和完善,最终和13所本科院校4所高职院校一起成功获批湖北省高校首届湖北名师工作室。
3. 指导竞赛方面的工作
2013年至今,我校代表湖北省连续三届参加了教育部高职院校测绘技能大赛和每年一次的全国水利职院的技能竞赛。每年的两次大赛也成了测量教研室的日常工作,学生的选拔和培训几乎整年不间断的进行。作为专业教师,我注重平时对学生的发掘和选拔;作为教研室主任,我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不计较个人名利,为学校争光为出发点,积极指导。课程较多,我就早上6点从家里出发, 7点就到校利用课前这1个多小时进行指导,遇到节假日,为了给学生鼓舞士气,就和同学一起度过。在教务处和水利系领导的支持下,2013年至今,参加的三届国赛均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成绩,水利职院大赛2次取得团体第三名,1次第四名。
4. 教学方面的工作
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固然重要,这些归根结底是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的,而人才培养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深知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是我们优势,但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信息的获取能力等现代新技术又是老教师普遍的弱项,近几年来自己从未放弃对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执教能力,当然,精湛的教学水平,良好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固然很重要,这里我不过多累赘。面对高职学生的特点,我觉得一名教师的敬业精神,教师与学生沟通与互动的技巧,学生对老师信任感的建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这些凸显重要。这么多年来,自己很多次被评为学生最满意老师,我自己总结,并不是自己每节课都讲的有多么的精彩(当然讲的肯定也不能差),而是老师传递给学生的坚韧、自强、自信的精神,严谨敬业的态度使学生感动。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不经意的叫得出每个学生的名字并能对他点评一二,首先在心理上学生接受了你,学生感觉老师关注了自己,从心理学上讲,这个学生上课就不可能再去睡觉,也不可能想着逃课,我想他想的一定是怎样再次引起老师的重视。但是要做到教授一门课了解每一位学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情。学生对老师信任感的建立也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老师每一节课、每一次批改作业、平时的言传身教、对社会对生活的态度等等。所以,每一节课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还包含了很多其他信息量。
5. 专业教师对招生的影响
目前,招生季节,我想谈谈一个专业以及专业教师对招生的影响,11级测量班有个学生叫严恒,向主任和桂主任都很了解,这个学生两次参加国赛,获得过国家奖学金,现在在中冶20局已崭露头角,当年入学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他是他表哥介绍来的,他的表哥是我校08测量班的赵斌斌,还有08级测量卢增海和05级测量卢增海是堂兄弟等等,还有一些,当了解他们为什么明知测量专业艰苦还要介绍亲戚读这个专业时,他们一致的理由都是这个专业有负责任的专业教师。受这些启发,在近几年测量班入学专业介绍时我做过一个简单的调查,你是怎么填报这个专业的,这其中确实有些学生是因为测量这个重点专业和专业教师的了解而填报的。当然,因为这样的原因来就读的可能是很少一部分学生,但是,每每想到这些,作为一名测量老师,我就感到决不能姑辜负同学的信任和期盼,也就有了前行的动力。
以上我从五个方面像流水账一样向大家汇报了近三年的工作情况,也是测量教研室集体的工作缩影。如果说有所收获的话也是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同事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将存感恩之心,不忘初心,继续为学院的发展、为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力争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这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信念。
谢谢各位领导的聆听!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拙笔于 2016.8.19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