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到“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从醉心小学教改实践的教师到省级名师工作室团队的领衔人,兰臻老师带着对教学与教育的赤子之心,躬行不倦,以促教育均衡为己任,点亮乡村教育的萤火微光,推动乡村教师的薪火相传。
——题记
35年来,兰臻始终以“弘道、正德、厚生、初心”鞭策着自己,在三尺讲台上耕耘不辍。作为党委书记,她“党”“教”两肩挑,以实际行动践行师者的“大爱”,并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获聘十一届国家督学。
她常说:“教育之路于我,一开始是涓涓细流,尔后奔腾向前,飞越瀑布,翻过险滩,河面渐渐开阔,最后水流平缓,森森无际,汇入大海中。”35年来,兰臻的教育理想如初,并自带着爱的气息,含英咀华。
问初心,一片冰心在玉壶
坐落赤岭的蓝姓发祥地种玉堂、蓝理将军府第等名胜古迹,承载着畲族历史渊源和生动的畲乡风情。当地百姓耳濡目染的是祖辈的家国情怀和尊师重教、崇尚孝廉门风的传统人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兰臻,就是一个来自漳浦赤岭的畲族女子。
1988年夏天,17岁的兰臻怀揣着“当一名好老师”的梦想,成为当时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最年轻的教师。凭着勤学、善思和对教育的热爱,她很快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教学精湛,情智并重,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信任与喜爱,被嬉称为“姐姐老师”。小荷才露尖尖角,工作的第三个年头,她终于等来了参加全省小学作文指导课电视大赛机会。初生牛犊不怕虎,经过一路拚杀,过五关斩六将。最终,她收获了一等奖第一名,成为当时全省参赛年纪最小、获奖等级最高的选手。不久后,她执教的《盲人摸象的启示》,再度获得全省一等奖,并被选送参加全国卫星展播。
在从教最初的十几年岁月里,她一路爬坡,奋力向上攀登,每当遇到沟沟坎坎时,总会有人搭把手,给她以信心。她明白,这力量来自同行前辈,他们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倾囊相授,从他们身上,兰臻体会到了“甘为人梯”的分量,更懂得“名师”的来之不易。
特别是自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那一刻起,兰臻在不断加强自我提升的基础上,自觉“甘为人梯”,每年带三至五名教学新秀,研读文本,分析学情,指导教法,传师道、授师业、解师惑。她常常组织身边的老师们,把阅读和写作中的种种问题收集起来,加上自己实践的例子,执笔写下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热点问题建议》《语文课如何上出语文味》等讲稿,在城市职业学院、共建学校为老师们开设讲座。
2006年,恰逢漳州市教育局组织首届十佳名师到北京去参加集训。在那里,她有了和人教社、北大、北师大的教育专家们面对面交流探讨的机会。她又把手中的语文课堂问题集拿出来继续钻研。集训的那些日子里,她的笔记做了厚厚几本,思考也在笔下慢慢充盈。回来后,她就组建了多个磨课小组,分专题进行磨课,几经实践,她指导的林金美等老师在省市级阅读教学比赛中获一等奖。“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如何推动每个孩子的发展”“导和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课堂中的种种问题都成了她带领老师们做研究的课题。“福建省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等诸多荣誉的获得都得益于她的钻研。正如老校长对她的评价:“你身上有不服输的拼劲,没有功利心又敢于挑战,是一个教学的‘好苗子’。”
2013年开始,在漳州市教育局的安排下,她便开始带领省市级兰臻名师工作室团队,沿着专业成长的道路不断前行,并高屋建瓴地做更专业的研究,让语文教学的内核散发出光芒。“事必躬亲”是领衔人兰臻的座右铭。作为工作室领衔人,她还常常身体力行地为成员学员老师们上公开课。“走进她的课堂,总有不一样的感觉,师生情绪高昂,教与学的互动十分明显,可以在学生的眼神里读到求知的满足。”漳州市教育局局长这样评价她的课堂。
助乡村,培育种子教师
“你们真的是在做实事。”这是兰臻名师工作室第一期乡村骨干教师培训结束后,全程跟踪观察的漳州市教育局给出的评价。简简单单的“做实事”3个字,却是对兰臻和兰臻工作室团队最大的认可。
10年来,“乡村教师雨露计划”已经举办了16期面向乡村教师的分学科培训,累计送教106场次,通过到贫困乡村学校上观摩示范课、做课改讲座、现场指导授课等方式,先后为上万名师生带去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以省“兰臻名师工作室”为主阵地,培养992位乡村种子教师,他们就像种子一样撒下去,成长一批,带动一片,让乡村的孩子切实感受到